參與預算
???? 企業預算的編制可以通過兩種基本的信息傳遞與溝通方式來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編制預算,二是自下而上編制預算。這兩種方式.在更廣泛的個體(廣大員工)范圍內體現了次策管理與控制的分離和替代效應。“自下而上”地編制預算是指由企業中低層的部門編制預算,并提交給上層部門審批。這一過程更多地體現了決策管理的內容;“自上而下”地編制預算,則是指出上層部門進行有關預測,并制定預算,然后,將預算結果分解到下層各部門,形成各部門的管理目標:這種預算也稱作強制性預算,它更多地體現了決策控制的內容。從實踐情況來看,這種預算適用于以下幾種情形:(1)新建的企業;(2)經濟困難時期;(3)下級管理者缺乏編制預算的技能;(4)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需要相對精確的溝通;(5)小企業等。
???? 與強制型預算相對應的是“參與預算”。它是指“自下而上”的預算編制體系。由于這種體系是由最終承擔目標責任的個體(低層人員)來提出初始預算,故稱為參與預算。
???? 企業運用參與預算制度有兩個基本假設:一是參與制度能更好地匯集和傳播專門性知識與信息;二是通過參與過程,下層人員能吏好地理解預算和接受預算。然而,在實際采用這種預算體系時,能否滿足這種假設還取決于兩點:
???? 1.預算目標的激勵效應。這是因為:某項預算一經形成,其數據就是一種激勵標準,而這一標準應該是“先進可行”的。標準過低沒有激勵效果,標準太高,則責任人無法實現,從而造成抵觸與破壞行為,這同樣也沒有激勵效果。
???? 2.專門性知識與信息傳遞的有效性。這是因為在參與預算編制過程中,下層人員有意歪曲專門性信息的動機總是存在的。從而“代理問題”與“目標一致”問題在一定條件下也是不可避免的。
???? 但是,從國外的調查結果來看,實行參與預算制度,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資源使用計劃、控制和激勵,特別是在為企業的利潤中心制定利潤目標時,這種體系更有效。這就是說決策管理比決策控制的作用更重要。參與預算適用于以下情形;
???? (1)生產經營制度健全的企業;
???? (2)非常大的、分散經營的企業;
???? (3)下級管理者有較強的預算編制技能;
???? (4)企業內部各部門具有較強的自主性等。
- 01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和 ...2019-11-04
- 02總資產變動情況分析2019-11-04
- 03負債結構分析應該考慮 ...2019-11-04
- 04多種產品組合的盈虧平 ...2019-11-04
- 05所有者權益結構分析2019-11-04
- 06股東與經營管理者之間 ...2019-11-04
- 07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結 ...2019-11-04
- 08營運資金與長期負債比 ...2019-11-04
- 09資產結構分析的目的與 ...2019-11-04
- 01財務報表的組成和分類2019-11-04
- 02債務轉為資本2019-11-04
- 03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計 ...2019-11-04
- 04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判 ...2019-11-04
- 05資產的計稅基礎2019-11-04
- 06所得稅會計核算的一般 ...2019-11-04
- 07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2019-11-04
- 08借款費用的范圍2019-11-04
- 09實收資本接受現金資產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