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的歸集之分配的準確性
???? 把成本準確地分配至各成本對象,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認為準確性并不以絕對強調成本真實為基礎。確切地講,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強調成本分配方法的合理性與邏輯性。其目的是盡可能地計量和分配成本對象所消耗的資源。在現實中,不同的成本分配方法顯然其準確性也不同。
???? 不準確的分配方法會歪曲成本分配,導致錯誤的決策和評價。例如,一位企業經理人員在決定是繼續由本廠供電還是向當地供電局購買電力時,有關自行供電的準確成本信息就十分重要。如果夸大了自行供電的成本,經理人員便可能認為應該關閉本廠的電力供應部門,轉向外購電力;反之,更準確的成本分配資料可能使經理人員得出與之相反的結論。顯然,不良的成本分配方法會帶來資源浪費。下面討論與成本分配過程有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可追溯性
???? 了解成本與成本對象的關系將有助于提高成本分配的準確性。成本是與成本對象直接或間接關聯的。我們知道,間接成本是指不能或不易準確地歸屬于成本對象的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能夠容易和準確地歸屬于成本對象的成本。“容易地歸屬”是指成本能夠以一種經濟上可行的方式分配,“準確地歸屬”則意味著成本分配中要遵循因果聯系。因而,可追溯性是指采用某一經濟可行方法并遵循因果關系將成本分配至各成本對象的可能性。成本的可追溯性越強,成本分配的準確性就越高。所以,建立成本的可追溯性是提高成本分配難確性的關鍵一環。
???? 某一特定成本也有可能既是直接成本,也是間接成本。管理會計系統一般處理很多成本列象。它完全依賴于成本對象的考察角度。例如,如果工廠是成本對象,那么供熱與制冷成本是直接成本;可是,如果成本對象變為工廠的一種產品,則這種公用性質成本就成為一項間接成本了。
(二)追溯的方法
???? 可追溯性是指成本能夠容易準確地分配,而追溯(Tracing)是指從成本到成本對象的實際分配過程,主要有兩種追溯方法:直接追溯、動因追溯。
1.直接追溯
???? 直接追溯是指將與某一成本對象存在特定或實物聯系的成本直接確認分配至該成本對象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可以通過實地觀察來實現。
???? 例如,以自行車為產品成本對象。該產品需耗費構料和人工,實際耗用輪胎和其他部件的數量以及生產耗用人工時間,均較易觀察得到,因此材料和人工成本能夠直接分配到成本對象上去。從理論上講,直接追溯法要求所有的成本都分配至各成本對象。不過在實際工作中,采用實地觀察方式得出某一成本對象所消耗資源的準確數量,常常既不現實也不可行。
2.動因追溯
???? 動因追溯是指使用動因將成本分配至各成本對象的過程。動因是指可以通過因果分析來確定成本耗費的因素。這些動因是可觀察的,并能夠計量出成本對資源消耗的情況。它是影響資源耗用、作業耗用、成本及收入等方面變化的因素。盡管動因追溯不如直接追溯法準確,但如果因果關系建立恰當的話,成本歸屬仍有可能達到較高的準確性。動因追溯法使用兩種動因類型——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來追溯成本。
???? (1)資源動因計量各作業對資源的需要,用以將資源成本分配到各個作業上。以“維修設備”作業為例,這項作業消耗的資源包括零部件、設備、工具、人工和能源(設備和工具運動所需的動力)。其中一些資源,如設備、工具的材料可以直接追溯到作業上。而其他一些資源,如動力和人工就無法直接追溯。實地觀察動力消耗情況需要相應的計量儀器,而采用計量儀器有時不一定可行。結果,可能轉而采用“機器小時”這一資源動出來分配動力成本。假設:動力成本0.50/機器小時,“維修設備”作業使用了20000機器小時,則動力成本應分配給該項作業10000元(0.50×20000)。這項作業的總成本等于可直接追溯的資源成本與按資源動因分配的成本之和。維修設備的總成本確定以后,便可按照作業動因將這項作業成本再分配到消耗該作業的各個對象。
???? (2)作業動因計量各成本對象對作業的需求,并被用來分配作業成本。例如,作業動因“維修工作小時數”可被用來將“維修設備”作業的成本進一步分配至成本對象“生產部門”。這樣,如果提供“維修設備”作業的成本是20元/維修小時,而某生產部門(如碾磨車間)使用了2000維修小時,那么碾磨車間所應分擔的作業成本就應是40000元(20×2000)。
(三)分配間接成本
???? 間接成本不能追溯至成本對象。也就是說在成本與成本對象之間沒有因果聯系,或追溯不具有經濟可行性。把間接成本分配至各成本對象的過程,稱為分攤。由于不不存在因果聯系,所以分攤間接成本往往建立在簡便原則或假定聯系的基礎上。例如,一家工廠生產五種產品,供熱和照明成本需要分配至各種產品。顯然,很難找比其中的因果聯系。一個簡便的方法是按各產品消耗人工小時的比例分攤這些成本。任意地分攤間接成本將會降低整個成本分配的準確性。因此,最好的成本計算策略是只分配直接(可追溯的)成本。但是,間接成本(除了準確性之外)的分攤還有其他要求,如需滿足外部報告慣例對分攤間接成本的要求等。對決策管理與控制而言,成本分配的準確性更為重要,故應當分開報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分配結果。
(四)成本分配小結
???? 以上討論了三種成本分配方法:直接追溯法、動因追溯法和分攤法。在三種方法中,直接追溯法最準確,動因追溯法的準確程度取決于動因對因果聯系的表述質量。找出合適的動因并評價其對因果聯系的表述質量,需要付出比直接追溯法和分攤法大得多的代價。實際上,分攤法的優點即在于它的簡單性和操作的低成本;而缺點則在于分攤法是以上三種方法個最不難確的一種方法,因而應盡可能避免使用。
- 01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和 ...2019-11-04
- 02總資產變動情況分析2019-11-04
- 03負債結構分析應該考慮 ...2019-11-04
- 04多種產品組合的盈虧平 ...2019-11-04
- 05所有者權益結構分析2019-11-04
- 06股東與經營管理者之間 ...2019-11-04
- 07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結 ...2019-11-04
- 08營運資金與長期負債比 ...2019-11-04
- 09資產結構分析的目的與 ...2019-11-04
- 01財務報表的組成和分類2019-11-04
- 02債務轉為資本2019-11-04
- 03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計 ...2019-11-04
- 04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判 ...2019-11-04
- 05資產的計稅基礎2019-11-04
- 06所得稅會計核算的一般 ...2019-11-04
- 07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2019-11-04
- 08借款費用的范圍2019-11-04
- 09實收資本接受現金資產 ...2019-11-04